铁杵成针

铁杵成针的拼音

tiě chǔ chéng zhēn

铁杵成针的意思

比喻只要有毅力;肯下苦功;事情就能成功。

铁杵成针的配图

铁杵成针的出处

明·郑之珍《目连救母·四·刘氏斋尼》:“好似铁杵磨针;心坚杵有成针日。 ”

铁杵成针的近义词

持之以恒

铁杵成针的反义词

半途而废

铁杵成针的使用方法

用作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
铁杵成针的结构

主谓式。

铁杵成针的辨析

~和“持之以恒”都形容有恒心;有毅力;但~比“持之以恒”更加形象。

铁杵成针的例句

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;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;并获儿童书法奖。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;才使~的。

铁杵成针的成语故事

 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,常常逃学,到街上去闲逛。
  一天,李白又没有去上学,在街上东溜溜、西看看,不知不觉到了城外。暖和的阳光、欢快的小鸟、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,“这么好的天气,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?”
  走着走着,在一个破茅屋门口,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,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。李白走过去,“老婆婆,您在做什么?”
  “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。”老婆婆抬起头,对李白笑了笑,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。
  “绣花针?”李白又问:“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?”
  “当然!”
  “可是,铁杵这么粗,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?”
  老婆婆反问李白:“滴水可以穿石,愚公可以移山,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?”
  “可是,您的年纪这么大了?”
  “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,没有做不到的事情。”
  老婆婆的一番话,令李白很惭愧,于是回去之后,再没有逃过学。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,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。